这让杨俊立刻傻了眼。
这几天风风火火从弘农赶到了关中,先是攻克了潼关,然后丝毫未歇的来到临晋城下,就连杨俊自己昨夜都是在临时扎的帐篷内过的夜,更不用说普通的兵卒和民夫了,绝大多数为了赶制攻城器械,为了攻伐临晋城,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給搭建帐篷,就是在避风处搭建个地窝子了事,更不用说有坚固的野外营寨驻扎点了。
原本杨俊和呼厨泉的想法都很类似,都觉得临晋城即将攻下,哪里还需要额外浪费时间浪费功夫去搭建营寨,还不如将全部的气力用尽快攻陷临晋城上。
其实实际情况也确实是如此,若不是征西将军斐潜领兵赶到的话。
问题是,当征西将军斐潜领兵前来的时候,杨俊才意识到若是多花一天的时间,不用那么急着攻城,给自己搭建一个稍微坚固一些的营寨该有多好,或许现在就不会那么的被动。
步卒不比骑兵,胡人在和汉人的几百年作战当中,早就形成了一套聚之即战,败之即散,散久再聚的作战模式,就像是一个砂石凝结起来的巨人一般,遭受重击之后便会跨啦一声化成一大片的散逃出去,就算是让汉人追击剿灭了其中一部分,也不会遭受到严重的本体伤害,等到汉人追不动了,深陷大漠当中缺粮缺水的时候,再重新汇集反攻。
因此胡人跑散了,问题并不大,但是作为汉人,尤其是以步卒为主的阵列,一旦跑散了,简直就是天灾一般,零散的步卒想要重新汇集起来,谈何容易。
因此呼厨泉能退,而杨俊他丝毫都不能退。
退无可退。
守又无处可守。
杨俊原先的设想是让呼厨泉先和征西骑兵火拼一阵,消耗完了征西的锐气之后,杨俊再带领着步卒一步步压上去,拖垮征西的骑兵,就像是汉人当年在大漠里面和北匈奴战法一样。
但是问题是,呼厨泉也是这样想的。
现在显然是呼厨泉见势不妙,在第一波的阻拦无效之后,便决定要让杨俊的步卒去抵挡和粘滞征西骑兵的速度和步伐。
杨俊骤然转首看向了郑甘,眼中几乎都要喷出火来,吓得郑甘缩着脑袋,浑身都在战栗不已。
“来人!穿令!聚阵!聚圆阵!快,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