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不可能是什么实务性的工作,简简单单一个奉车都尉养着,因此刘璋就很缺少像孙策、曹丕那样随父出征的军事经验,也没有袁谭在冀州镇守一郡的民生经验,一下子就统管整个的川蜀,自然是手脚忙乱,这也更加让刘璋旗下的一干人等,心底难免有些各种想法。
刘焉入蜀前,益州就不是什么清静之地,前刺史刘隽、郗俭皆贪残放滥,取受狼藉,以至于元元无聊,呼嗟充野。还有凉州当时也有人马进川,破坏三郡,自称天子,逼的刘焉不敢入成都,一度准备要徙治绵竹……
进了川蜀之后,为了消除隐患,刘焉手腕颇狠辣,一连杀了州中豪强十余人,而这些豪强或许也是罪有应得,但是多年联姻之下,哪能一下子斩断都干净?因此有些怨恨什么的,也就是在所难免了,东州人和川蜀人面和心不和的祸根,其实也算是刘焉留给刘璋的重要遗产之一。
再加上川蜀之地,宗教、民族纷乱,比如顺帝时巴郡的女服贼,冲帝时巴郡服直自称天王,桓帝时蜀郡李伯称帝等等,都说明川蜀一带相对闭塞,当地人有强烈的避祸意识和乡土观念,对于“阴图异计”的外来政权抵触性很大,虽然有部分巴蜀人士出于利禄问题择割据之主而仕,但是有更多的人还在恪守矜持,不予合作,或是有限度的进行合作。
若是刘璋雄才大略,很有手腕,像是诸葛亮一般打一派拉一派,给出路也举刀枪,说不定还能成为一番基业,但是仅仅凭着其耳根软,善良的个性……
自然也就怨不得其下众多的谋臣,各自求各自的出路了。
庞羲的大营,绵延极大,方圆五里之内,几乎都给占了,气势宏大。
刘焉故去,庞羲也年岁不小了,自然也是要替自己的下一代考虑考虑,作为谋臣来说,庞羲自然不能完全去走像是刘焉一般的老路,因此在朋党之事上,该拉拢,该妥协的时候,依旧还是拉拢和妥协。
这一次离开成都这个政治中心,庞羲自然是不放心,但是又不得不亲自主持前线的防御军务,因此对于成都的遥控,也就是借助费诗和李恢等人来完成。
费诗和李恢,是川蜀人,但是不是所有川蜀人都能得到刘璋德重用,也不是所有川蜀人都平等,就像是费诗,李恢,文学、民生、政事、军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