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斐潜小说 > 第2011章福祸相依,治理良机(5/7)
小农经济』。

    就像是斐潜当下,农桑庄禾是很重要,但是除了『赋税』之外,还有『口、课、色、贡、需、徭、役』等等,别看每个数目可能都不是很大,但是种类繁多,不仅仅是在秋季一个时间段,而是四季都有。

    比如鱼胶。在没有化工胶水之前,这是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的东西。这么这些鱼胶哪里来?当然就是收来的,就像是收取赋税一样,一个农夫交一点。

    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大量鱼可以捕杀的么?

    那么为了这一点鱼胶,中央朝堂派人下去收,划算不划算?同时这些鱼胶也不是全数上交朝堂,地方郡县要不要修葺武备?要不要也留一点?难不成全数收上去,再发下来?

    所以不是说中央的人不知道,而是要改很麻烦,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朝堂大佬还不知道要怎么改,于是就只能是维持现状……

    这一维持,就维持了千年!

    『若某亲农桑,那么要不要重葛麻?』斐潜看着庞统诸葛二人问道,『如今天寒,若是今年再续严寒,所缺冬装亦是繁多……若是短缺,又当如何?』

    这个就是诸葛亮的策略的问题所在。

    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说只是侧重农桑,其他什么成为了陪衬。就像是诸葛亮在川蜀,确实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诸葛亮在执政期间,川蜀之中除了蜀锦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贸易商品?

    即便是不能卖铜铁等管制品,但是川蜀多竹啊,还有像是打了藤牌兵,就卖藤牌啊,反正弱点不是很清楚么?亦或是干脆让孟获南下,搞些后世缅甸的玛瑙翡翠过来,不也是一样可以么?实在不行卖几头大象么,曹冲不是喜欢称么?

    重农桑不是不好,只重农桑就有问题了。

    就像是斐潜所说的,兵卒的衣装,这也不是一个小数量,若是没准备好,到时候一样很麻烦。

    汉代之前,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气候都是非常温暖的,这些大体上可以从后世的壁画之中窥见一些端倪。在战国之前,所有的服装都是宽袍大袖,直至赵国改装才形成了一些适宜作战的服饰。为什么是宽袍大袖?一个因素或是因为裁剪简单,工艺水平不足,另外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天气太热,比如后世常年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