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中的夷人,是近乎于不用交税的。
依附于豪强的佣客,也同样是不用缴纳赋税的。
所以,诸葛亮在历史上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是他在内政策略上的一个很大的失误,当然,在那个年代,或许不仅仅是诸葛亮,是整个天下都认为这样的赋税政策是正确的……
而现在,在骠骑大将军斐潜的影响之下,徐庶诸葛亮等人,就开始觉得原本汉代的赋税策略,人口编册的方式有些问题了。
不是汉人,就教化成为汉人,那有世世代代都让其游离在外的道理?大汉三四百年了,结果这些夷人依旧不能心向大汉,这是谁的错?
无疑,在川蜀之地,以及在川蜀周边的地带,汉人占据少数,夷人氐人羌人賨人等等少数民族占据多数,赋税的不均衡和劳役摊派上的不均等,极容易引起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一刀切的政策,那可是华夏优良传统,死板和僵化的执行者,往往就会在处理某件小事之后,点燃引爆更大的雷。
教化,才是根本,是要让这些人主动被华夏的汉文化所吸引,而不是畏惧汉文化,远离汉文明。
成都的学宫,只是一个开始。
诸葛亮的目光炯炯有神,笑容亲切,『亮奉骠骑之令,特为南中百年福祉而来!如今南中百姓,多困于虫豸虎豹,山林狭隘,道路不畅!生者未能顺长,壮者困于病患,老弱未能得养!骠骑仁慈,知南中百姓之苦,彻夜难寐辗转反侧,故遣亮前来,为南中百姓分忧,兴贴补民生之策,旺地方商贸之法是也!』
众人一开始听着,起初还没有什么,可是越听便是越发的伸长了脖子,直起腰,就像是一只只被香蕉或是芭乐吸引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