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汉代的天子,谁都清楚已经不太像是一个天子了,那么这个『天命』是否就代表着开始转移了?
反正老天爷是不会变的,既然天地不变,也就只能是顺应『天命』的人要变了。
这个问题或许在早几年的时候,没有人敢说,但是现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了。
『天命之所易,不外其二……』周瑜缓缓的说道,『一则为虞夏,一则为汤武……主公,你可曾想好了?』
『虞夏……汤武……』孙权喃喃重复着。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跳有些快了起来,似乎咚咚有声,就像是千百年战场上的战鼓,在他心头敲响。
对于大汉,或者对于江东的很多人来说,『虞夏之兴』和『汤武之王』是所谓『天命正统』的这个观念之中最为重要的两条路线。
不仅仅是对于汉代,几乎后续所有的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不外乎就是遵循尧、舜、禹三代和平禅让的『虞夏之兴』的模式,亦或是遵循商汤、周武王暴力推翻上一代的『汤武之王』模式来进行的,在封建王朝的帝业传承的『合法性』上面,这两条道路都是所谓的『正途』。
因此,所谓的王朝的天命,其实就是围绕『虞夏之兴』和『汤武之王』两种政权建立模式,而形成的一整套用以说明新的朝代是『其德同天,乃能称帝』的政治正确性,以及相关的舆论运作体系,对新王朝合法性进行论述、争取广大臣民对新朝的政治上的认同。
江东的问题就在这里。
因为江东,既没有『虞夏之兴』,也没有『汤武之王』……
江东当下,就是这么可怜巴巴的。
天意从来高难问。
上天的意志,凡人如何知晓?
这就需要另外的一个模式,亦或是一个系统来解释。
东汉光武建立的解释系统,就是谶纬。谶纬和神异,其实就是假设一些先贤能够预测天意,故而将其以谶语的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后人掌握、运用。在光武之后,谶纬极度盛行,并被纳入天命的舆论运作体系中,成为东汉对朝代正统性论述的重要依据,也一直是在山东经学体系之中盛行。
『代汉者,当涂高也?』孙权吐出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