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走了过来,不仅是衣袍有些歪扭,就连头上的头冠也是歪的,然后一屁股坐在了早市第一家早摊的席位上,然后嗷嗷叫着,让老板送吃食来,又是指手画脚的要这一家的饼子,哪一家的汤,前门头的卤肉,后拐角的酱骨。
早餐的摊子老板微微愣了一下,但是也没有说什么,便是笑呵呵的应了一声,然后趁着忙碌的间隙,急急的穿过集市,去给客人端来了他索要的不同食物。
一般来说,相差不多,相互补充的早餐铺子都是在一起的,相差比较多的,就自然间隔远了些。若是相邻铺子,吆喝一声便是送到了桌前,但是距离远了,一般都是客人自己去采买,然后在某处坐着吃,像是这样随意坐下来,便是使唤奴仆一样的吆喝着这个那个的
一般都是新来的。
随着长安势头攀升,自然就有各处的士族子弟,被吸引着到了三辅之内。
只不过和后世那种投奔自由灯塔,然后落地感觉自我升华,香气渗透心肺的感触不同,这些士族子弟,尤其是从山东而来的家伙,往往都是带着一种鄙视的态度,然后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时间的适应。
对于山东之人来说,长安是近于胡蛮之地,陇西便是腥膻处处,『上等人』到了『下等人』的地方,没有冲着关中人大喊什么关中人滚出关中去,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只可惜,到了关中才知道,想要在长安维持『上等人』的体面生活,是价值不菲的。
一部分的山东而来的士族子弟,很快就在长安的现实生活面前不得不放低身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补贴自己的各项费用,亦或是努力参加科举考试来担任小吏,转而吃公粮。
毕竟无劳者不得食,这是一个很朴实的观念,使得在关中连乞丐都几乎绝迹。真有活不下去的,不管是找到农学士,还是工学士,甚至找到巡检,都可以在骠骑大将军斐潜之下的商铺和工场之内获得一份低廉报酬的岗位,至少是在长安三辅之内是如此。
另外一大部分的人,则是打退堂鼓。考了一两次,发现自己学的东西用不上,或是学识不足,便是放弃了,回家了,毕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只有少部分的山东士族子弟,既不愿意低下他们的头颅,也不愿意就此回家,于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