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曰,「不在其职,焉可谋之乎?」』
『郡县之吏曰,「上令如此,非我之故也。」』
『朝堂公卿曰,「所托非人,奈何错之哉!」』
『家国天下,唯有天子之责乎?』
『天子又以天命之,则天下之罪亦可谓为天命之?百姓之苦百姓承,皆为天命莫嗟叹!』
『如此,可乎?』
『夫子有言,有错则改,善莫大焉。然不知错,不认错,不以错为鉴,何可改之?何如善之?』
『某令崔氏为太原守,以其名而不查其人,为某之过也。』斐潜缓缓的说道,声音铿锵有力,『今有过,则当改!以太原晋阳之例,而告天下!名不符实者,害国甚也!以名望而定人事,误国甚也!为天子令,所牧一方,当有能,能当考之,当有德,德当察之,当有绩,民当诵之,能德绩三者合一者,方可称之晋之是也。』
『名望孝廉之论,今可休之也!』
斐潜斩钉截铁的说道,『太原晋阳之事,可引为天下戒!』
众人齐齐应是。
谁能想到,斐潜对于太原的态度,竟然不是捂盖子,也不是急切的将其收复,而是准备挂起来裱在墙上?
晋阳陷落,是斐潜识人不明。
斐潜识人不明,是因为大汉之前以名望为先。
现在好么,当年郑玄好不容易劝说斐潜同意开出的口子,因为晋阳崔均一事,给彻底的封死了,天下名士还驳斥不了什么,毕竟当年崔均也是名士啊!自己又如何能够证明此名士不是彼名士?要试图证明,那么就等于是参与科考了,若是不证明,那么就默认名不符实。
荀谌司马懿等人都是暗自心惊,同时也不免感慨,如此一来,崔氏上下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