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燕国公此举!”
安阳微微一笑,道:“老先生谬赞…”
“我兴建县学堂,郡学堂,就是让读书不只是世家之象征,亦是寒门之基本!给寒门百姓愿读书之人一个可读书之地!”
“但,想要让寒门百姓愿意送子读书,就得让寒门百姓敢读书,觉得读书有用!”
“如此,首先便要打破现有蒙荫举荐制,方能让更多的寒门学子看到希望,看到能出头…”
“如此,就必须给天下寒门学子一个公开的,天下皆知的希望…”
“所以,我兴建了燕国文院,不论是各郡县之学堂,亦或者各地之私塾,只要是读书之人,通过考核便可进入文院!”
“进入燕国文院学习后,再通过考核便可为官为吏,未通过考核亦可推荐至各县做学堂教书!”
“如此,便给了寒门百姓一个读书可用之大机会,我之治下读书人公开皆知的机会!”
“如此,他们才敢读书,才愿让家中子弟入学读书!用读书去搏一搏这个机会!”
“虽然此机会渺茫,但终究是给了一个通道,想要得到此机会,就要读书付出!”
“我也只能做到于此,因为现实便是如此,出人头地毕竟只有少数人,也并非天下人都适合读书!”
柳阳明听完,明白了安阳之打算,“燕国公,这是变革啊!”
安阳这是要改变自古以来的为官制度,用官办学堂文院之法,打破蒙荫举荐官员之制度,从而带动文教大兴!
安阳点点头,“如此,两全其美,文教大兴,国家亦可慢慢摆脱世家之把控!”
柳阳明不得不感叹道:“燕国公深谋远虑,老夫佩服!”
“如此变革,倘若在太平盛世必然会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对和破坏,如此乱世之下,燕国公此变革方能没有阻碍!”
安阳点点头,笑了。
“文院之院正需得有天下名望的读书之人,文教大兴是老先生之志愿,所以老先生以文宗身份做此院正正合适!”
随后起身躬身拜道:
“肯请老先生出山出任文院院正之职!”
柳阳明看着躬身的安阳,内心是左右为难,他确实心动了,但这身体